孩子的教育

相信所有做父母的都要去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教育。从子女的出生开始,担任起后代的启蒙老师。这不仅是作为个体的生殖要求。更是人类繁衍的需要。无论是刻意的或是无意的教育行为,在养育子女的全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有一段母子间的对话。(由不隔音的墙壁泄漏而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看。

母亲咆哮:愚昧,无知,没有用。
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这就是你整天说好的儿子。
我打死你。
还不服了你,你试试看。
昏了头你。
叫你学会听话,不学会听话,你活着干嘛,你去死吧。
你是什么玩样儿。
以后做作业不准开台灯,看不见就看不见,眼睛瞎了活该。
滚到外面去。
那你不知道为什么不学。
知道不知道,没有人在害你。
叫你干什么不干什么,爸妈害你啊,老师害你啊。
谁不想你健健康康的,昏头了。
你打一次你记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我回来买那么多奥数,你从来都不看。
不要再跟我狡辩。
我发现一题错,你就给我死到外面去。
不晓的听话,生活那么容易的啊。
孩子插话:别吵!
吵了你就学不起来了啊。
不许讲话,你管不着。
嫌吵你就出去,滚出去。
想也做,不想也做。
就是炒,就是让你不好好做。
孩子说:妈妈你别吵了。妈妈你别吵了。我在写作业。
滚出去
孩子:别吵
就不行。
孩子:我没时间写。
没时间写就滚。
有多少人在写字楼里干活的,你以为有多少机会。
你考不出来你就滚蛋。
孩子:你给我五分钟时间做作业。
你浪费妈妈多少时间。
畜生。
………………

这家人家的吵架声屡有所闻。基本是母亲一个人在那拼命的骂,孩子不敢出声,低声抽泣,许久反驳一两句。母亲骂的话语时常不堪入目,在旁人看来完全看不出他们是母子关系。这场景更像是泼妇骂街。

从母子间的对话可以了解到。母亲在彼此对话的过程中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不仅前后语言矛盾,并且完全没有正常对话的理智。只是单纯的去反驳孩子的一切话语。

这位母亲教育的出发点在于,严格执教,通过对孩子身心的绝对控制。来保证孩子能够专心于学

业之上。但是问题在于,孩子是不是该拥有自己的选择。个人独立的思维空间。

这就牵涉到,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个方法,还是一个答案的问题。

由于孩子涉世未深,无法拥有全面客观的世界观。所以需要父母加以人生的辅佐。父母在生活上给予经济支持,在教育上给予指导,以使得孩子健康成长。然而由于孩子也是独立的生存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庸。所以孩子个性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就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独立的空间,使得孩子学会“自我”的培养。

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事业的不成功等等,都会促使父母把期望值放在孩子身上。现代教育的不成熟,使得父母更多的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唯一的教育成果来获得成功。也就是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

孩子个人的期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常常被磨灭。因为一个画家,一个电台主持等等想法,是无法和一份好工作,赚大钱相提并论的。所以具备这些浪漫主义想法的孩子,会被冠以叛逆的标签得以特别对待。

而那些即使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常常也因为无法总是保持第一而遭受非难。这篇对话中的孩子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由于人天生的能力发挥使其无法永远保持第一名的情形,使得在思维定势下的父母认为,这是属于不认真的做法。对待这种行为,需要通过高压的方法来制止。那么,从上一辈传来的有效方法(打骂)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由于从一开始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人性”认同。所以这种打骂的行为,也因为没有道德上的制止(社会宣传的匮乏),而逐渐成为教育的方法之一。

不可否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这种高压政策也许能够对孩子产生正面的教育结果。但是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却绝对是负面的。并且不利于社会道德观的形成。这种棍棒教育还有着较高比例的家庭暴力结果。这些相信不是各位父母渴望看到的。

曾看到一个特别的平面广告,画面上父母的嘴里伸出拳头来砸在了孩子的脸上。提示词就是,语言暴力同样也是一种暴力。并且可能因为不着血,对孩子的伤害更深。

人是需要被认同的。努力着却不能得到表扬,而只有更多的压力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如何能指望孩子得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奋斗成长。

孩子,究竟是属于谁的东西?